物業的現場的管理要做到六個字:規范、整潔、有序。一個項目面積的大小和現場感覺的營造沒有太大的關系。小的項目更可以做出精品,大的項目也一樣營造出感覺。這要抓住關鍵點,在不同的地點設置不同的物品;不同的物品在什么樣的地點出現都要一一規劃好,設計好。如,小區的主干道要
求沒有垃圾,要定好保潔員清潔的時間、頻次。綠化帶中不允許出現雜物、糞便;樹枝上不要有風吹上的方便袋和其他的東西等;業主一樓的陽臺下、散水坡上不要存放業主自己的物品(舊家具、包裝盒等);各單元的防盜門要時刻關閉,不能讓其常開。更不允許有私自開墾綠地種植自家植物或者
飼養家禽等現象發生;每一個室外的垃圾筒要規定好放置的位置,不能隨便移動;主干道上不能隨意停放機動車,引導業主停放在地下車庫或者自家車庫;非機動車車輛要規定好停放的位置;樓道內消費通道要暢通,不允許業主私家物品占用公共走道;非機動車輛不允許放在樓內;對于違章建筑更
要及時果斷制止;
安裝室外防盜網,一定要統一樣式和材質,最好引導業主安置室內隱形防護網;衛生間各類清潔物品和工具要分類放置;地下停車場停放的車輛都能按統一標準(頭尾一致)擺放整齊;服務人員按照不同的專業統一著裝等等。
很多人認為這樣管理很難,為什么難?關鍵是缺少了監督和檢查。這就要求在現場配備一定的現場巡邏人員進行巡邏,如,發現車輛亂停要及時糾正、引導;發現垃圾隨手撿起等;管理者也要由坐式管理變成走動式管理,和現場巡邏人員一樣,發現問題及時處理,讓一線員工、現場巡邏人員和管理
者形成三方合力,定期檢查和不定時督查,環環相扣,不留死角,發現一個問題就解決一個問題,長期堅持下去,形成固化管理模式,就能實現現場的規范、整潔、有序,現場的“感覺”就能營造出來。
如某小區,為了避免業主周末在小區私自晾曬被揉,影響觀瞻,專門開辟了“涼被區域”,受到了業主歡迎,整合了小區環境。筆者在呼市參觀的一小區,為避免風大室外垃圾桶被吹跑,統一規定垃圾桶的位置,并把每一個垃圾桶下挖30厘米,用水泥砌成一個與垃圾桶底座相同大小的凹洞,把垃圾桶
放在槽里,一是起到了固定位置的作用,二是風大也吹不倒,非常科學實用。